我的网站

产品中心

联系我们

地址:海南省海口市

邮编:570521

电话:0898-08980898

传真:0898-1230-5678

行业新闻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新闻

颠覆认知人的指纹竟然暗藏这些秘密

添加时间:2025-09-04 00:44:59

  我们知道,粗糙的表面能够增加摩擦力;但是如果接触面有液体,摩擦力就会减小、变得很滑。

  2020年11月30日,一篇发表在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》(PNAS)上的研究[2]揭示了其中的秘密。

  来自英国和韩国的科学家们运用先进的光学成像、红外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(IR-OCT)等技术,对“手指抓握玻璃杯”的过程进行了观察。

  他们发现,当比较干燥的指尖碰到玻璃表面时,指纹里的汗腺就会分泌汗液,让皮肤表面充分水合。

  “水合”的意思,其实是“皮肤表层的角质细胞与水的结合”。简单说,就像海绵吸水的过程。

  经过汗液水合后的表层细胞会变得更加饱满,增加了皮肤和玻璃杯的接触面积和摩擦力,帮助我们更好地握住它。

  (A~C:指纹按在光滑玻璃上的图像;D:指纹表皮内的螺旋形汗腺导管图像。来源:文献[2])

  当指尖和玻璃杯的接触面够大时,玻璃表面就会完全覆盖汗腺出口,阻挡汗液流出。

  然后,汗腺的分泌随之减少,这样能防止过多的汗水使指尖打滑,避免玻璃杯稀碎“葬身”现场。

  那天生爱出汗的人可怎么办?咱可是见过某些同学由于考试时太紧张,整张卷子湿了再干、被弄得皱皱巴巴的样子。

  借助指纹间凹槽留出来的空隙,汗水和空气接触面增大,就可以帮助水分快速蒸发,让指尖和玻璃表面的摩擦力处于最佳状态。

  (潮湿状态下,指纹中汗水在180秒内蒸发变干的过程。A:指纹接触面的光学图像;D:指纹凹槽内的水分变化横截面,来源:文献[2])

  所以,当我们的手指接触到玻璃、金属这类质地坚硬又不容易透水的东西时,无论指尖是干还是湿,分泌系统和蒸发系统都会完美配合,确保我们能抓握物体、进行灵活的操作。

  (手指接触玻璃时,指纹凹槽内汗液分布的模拟图。来源:文献[2],腾讯医典翻译)

  看完结论,终于知道为什么我们的手指能牢牢握住手机,而不用时时担心它掉地上碎屏了~

  (友情提示:手滑星人可能是手汗过多,也可能就是手指不太听使唤……建议自备防滑手机壳、懒人支架以及擦手纸巾。来源:soogif)

  其实,手指分泌的汗液除了水分,还有少量的蛋白质、无机盐、油脂等。这些物质不仅会让汗液粘稠,也让灰尘和小颗粒容易附着。

  所以,对于塑料、玻璃、金属、瓷砖等坚硬、不透水的物品,刑侦人员会用一些特殊的粉末(如色差明显的粉末或者铁粉)撒在表面,这样就可以提取指纹了。

  比如在疑似有指纹的纸张上,用碘蒸气熏蒸,就可以看到变成棕色的指纹,这就是“碘蒸法”;与此类似的还有“硝酸银法”。

  随着技术的发展,一些化学手段不易检测出的陈旧指纹,应用先进的光学仪器再辅助计算机识别手段,也可以让指纹“显形”[3]。

  “一斗穷,二斗富,三斗四斗卖豆腐,五斗六斗开当铺,七斗八斗把官做,九斗十斗享清福……”

  小时候,你有没有听过这样的顺口溜,还挨个掰着手指头看指纹,找斗找簸箕的?请举手~

  在19世纪80年代,弗朗西斯·高尔顿爵士在自己的著作中首次提出了指纹分类法[4],他将指纹分为三大类:斗形纹,箕形纹和弧形纹,以及相应的亚型。随着指纹应用的增多,分类方法也各有不同。

  有研究发现,人群中大概60~65%的人是箕形;30~35%的人是斗形;只有5%的人是弧形[10]。

  那么,顺口溜里说的带“斗”越多越“命好“,也许只是物以稀为贵的心理预设罢了。相信这个说法的人,也会不自觉地向它归因、靠拢(跟“耳垂大有福气” ”找到四叶草有好运“类似)。

  指纹的基本纹路由基因决定,所以不同人的指纹也不相同。哪怕是同一个人,10个指头的指纹也是互不相同的。

  那么,有一类特殊人群——同卵双生的双胞胎(二人由同一个受精卵分化而来),他们的基因一模一样,指纹还会不同吗?

  比如胎儿周围的羊水、胎儿在子宫内的姿势等,都会影响指纹的形成。所以“撞”指纹的情况是不会发生的!

  在侦探小说里,经常有“犯罪分子用菠萝汁让指纹消失”的情节。这在现实中会发生吗?

  的确,菠萝里的蛋白酶会降解蛋白质,“咬”我们的舌头,放在肉里也会让肉质变嫩。

  但有人实测发现,频繁接触菠萝汁只会让指纹暂时不太明显,关键是手指还会脱皮、烧灼疼痛(碰到床单都痛,无疑增加了作案难度)!就算是切菠萝的工人,也要一直要戴手套。

  (手指每天泡两次菠萝汁,8天后的变化。来源:视频博主Tom Scott[13])

  早在1935年,就有专家研究过“将酸涂在手指上的指纹变化“,结果发现指纹并没有完全被破坏,周围的一圈照样能鉴别出来[14]。

  (20世纪初美国劫匪约翰·迪林杰经酸处理后的指纹。来源:文献[14],腾讯医典翻译)

  要想真的消除指纹,起码要达到1毫米的深度、范围也要更大,不然都会长回原状。

  不过,世界上还真有一类人无法通过指纹追查到——那就是皮纹病患者[11]。

  这是一种罕见病。他们生来就没有指纹,手指光溜溜的(办各种证件录指纹可是个大难题)。好在,这个病对身体健康没有特别大的影响。

  神奇的是,他们拿东西时并不会“手滑”。因为手掌脚掌变厚了、而排汗能力略有下降,同样能产生跟常人差不多的抓握摩擦力。

  另外,抗肿瘤的化疗药物“卡培他滨”也会导致指纹变浅、消失,停药2~4周后可恢复。

 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

地址:海南省海口市电话:0898-08980898传真:0898-1230-5678

Copyright © 2012-2018 某某网站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ICP备案编号:琼ICP备xxxxxxxx号